攀西明珠--会理

  • 2006-03-25 00:53:22   来源:   评论:0 点击:
  • 位于城中的钟鼓楼  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处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

 

位于城中的钟鼓楼
位于城中的钟鼓楼

  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处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邻,扼川滇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丝绸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全县辖50个乡镇,304个行政村,幅员4522平方公里,总人口43.3万。
    会理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称会无县属越嶲郡,晋为越嶲郡治,唐、宋时设会川都督府、会川府,元为会川路,明为会川卫,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改为会理州,民国二年(1912年)改州为县,始称会理县。会理县是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对外开放县。县城大量的明清建筑、寺庙、四合院的民居,老城的钟鼓楼、城南白塔山文塔,成为会理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会理的本地方言、民风民俗、各类小吃,受川滇文化交融,既有川味,又具滇风。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在会理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为会理人民留下了长征精神的宝贵财富。
   会理地处攀西资源开发腹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国土资源富集,全县有耕地62.68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土38.2万亩,另有可供开发宜农非耕地30万亩。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光照强(年均日照2388小时),热量丰富,年温差小,无霜期长(241天),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粮食主产水稳、玉米、小麦、洋芋;经济作物以烤烟、石榴、蚕茧、甘蔗、早市蔬菜等为主。畜产品中的黑山羊、乌骨鸡、瘦肉型猪、黄牛等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另外,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富集,素有“聚宝盆”、“攀西明珠”美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打基础、立支柱,综合开发地上地下资源,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县级经济实力,初步形成了“一个基础(粮食)、五根支柱产业(烟、桑、果、畜、矿)的经济结构。”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5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8.0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73亿元,农业总产值73070万元。粮食总产量4.106亿斤;蚕茧产量5800担;石榴总产量4311.4万斤;年末各类牲畜存栏119.8万头(只);肉类总产量4.34万吨;畜牧业总产值2.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5.7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20万元;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8691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27万元;财政收入11786万元;年末各类存款余额83562万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101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45803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32元。
   会理县“十五”期间发展目标是:全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基础,成为攀西地区山川秀美和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强县,实现撤县建市。具体目标是: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2.7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1.0亿元(90不变价),年均增长10.5%;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亿元,年均增长10.8%;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年均增长150元以上。“十五”期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总人口控制在44.6万人以内。

  经济大事记

  1997年以来改革开放重大经济事件、活动、建设项目
  1997年3月21日,由成都卷烟厂、西昌烟厂、会理烟草公司合股的四川省三益有限责任公司打叶复烤生产线工程举行开工典礼。该工程投产运行后,可年加工烟叶60万担,预计年产值12亿元,农民从中收入3亿多元,县财政收入增加1亿多元。
1997年7月,总投资1200万元、日供气2万标准立方米的反火型管网煤气工程正式动工,1998年10月试点火成功。该工程从考察到可行性研究、编写可行性报告、工程设计、报批立项,最后投入试行历时近三年的时间,于2000年8月初步建成了一个集煤气生产、净化、储存、输配使用于一体的煤气生产经营型企业。它的建成对促进我县能源结构的优化,提高居民燃料利用率和城市化档次,改善和保护大气环境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997年11月,投资2700万元、装机容量2×2000千瓦的重点水电工程大草坝电站正式动工。1999年3月竣工投产。
  1997年11月,预算总投资892.5万元、日供水1万吨的自来水扩建工程开工,1998年4月28日通过验收,现日供水能力16000吨,彻底解决了城区缺水矛盾。
  1998年11月20日,会理县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通过省政府验收合格,国家水电部向县人民政府发来贺电。
1999年4月中旬,省、州初级卫生保健评估检查组对我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检查,认定我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达到了国家要求。
1999年8月,总规划占地面积52.51公顷,总造价5亿元,紧靠城河横贯县城东区南北,总长1580米,宽40米,集商业、服务业、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风景园林式滨河路工程正式动工。此项程分阶段实施完成。预计到2005年,一个集入口小广场、中心广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水上活动区以及各种配套设施的综合性生活小区将出现在会理,这将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1999年10月,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财通铁钛公司。
  2000年7月,投资1500多万元的秀水河钒钛磁铁矿正式投产。

  经济区位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正南端,地处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邻。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丝绸南路必经要塞。近几年来,会理县各项经济指标在凉山州17个县市名列前矛。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县可使用土地面积44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3万公顷,商业用地0.2万公顷,住宅用地0.5万公顷,农业用地3.3万公顷,林地及其它用地14.8万公顷。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富集,品种多,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已探明的矿藏60多种,300多处。这些矿主要以铁铜铅锌为主,铁矿石保有储量3.5亿吨;其中钒钛磁矿2.8亿吨;铜金属量117万吨;铅锌金属量112万吨;锡金属量6万吨;镍金属量3万吨;黄金金属量6560公斤。此外,煤、高磷土、石英岩等非金属矿的储量也十分丰富。
  森林资源:会理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西南缘台地干性常绿松、栎亚区。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有森林面积257.7万亩,森林覆盖率37.4%。境内木本、草本、藤本和栽培植物105科,450余种,其中木本81科,372种。
  水利资源:县境内水系发达,积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42条,总积水面积4244平方公里,长999公里,出境流量75立方米/秒,河网密度22公里/百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212毫米,径流深518毫米,年径流总量23亿立方米,地下水6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流量稳定,天然落差大,开发建设具有淹没少、投资省、动能指标好的特点。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55.4万千瓦,人均1.38万千瓦,是世界人均的3.5倍,全国人均的4倍。水能开发有着极为广阔的空间。
  旅游资源:会理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有龙肘山万亩杜鹃、国家皮划艇高原训练基地红旗水库、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理会议会址、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且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加之气候宜人,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基础设施

  电厂和装机能力、输变电能力
  全县拥有装机容量21750千瓦的小型电站58个,全年发电量8035万度。
  公路和城市建设情况
  县城北距成昆铁路永郎火车站78公里,南离金江火车站115公里。国道公路108线横贯全境,通车里程856公里,其中,国、省道231公里,客运量268万人,货运量189万吨。规划建设中县城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九五”期间大量投资、引资对县城进行建设和改造,预计“十五”期末能够顺利撤县建市。光纤通讯在全县开通,电话总装机容量已达10462户,移动电话用户数2404户,因特网已在城乡发展。有日供水1.6吨水厂1个,管道煤气厂1个。

企业

骨干企业概况
   会理县三益复烤厂是由成都卷烟厂、西昌卷烟厂、会理烟草公司三家合办的股份制企业,拥有省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烟叶复烤生产线,产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现有职工100余人,总资产1.6亿元。1999年产值达2.7亿元,利税达6000多万元,负债率27.8%。
拉拉铜矿。1999年产值达3976.4万元,利税达485万元,总资产10827万元。
会理锌矿。1999年产值达5897万元,利税达737.3万元,总资产15745.3万元。
财通铁钛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于1999年10月建成,2000年4月正式投产,可日处理铁精矿1000吨,年产铁精矿20万吨,原矿30万吨。
锈水河铁矿。投资1500多万元,2000年7月正式投产,可日处理铁精矿800吨,年产铁精矿10万吨,钛精矿1万吨。

民族风情

    会理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县,境内有汉、彝、傈僳、傣、回、白等22种民族,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16.6%,有全省唯一的傣族自治乡。除16个少数民族聚居乡外,其余33个乡镇都有两种以的民族居住。会理民风淳朴,风情独特,其中尤以彝族、傣族风情最为独特。在服饰、饮食、住宅、婚俗、丧葬、祀典、庙会、节日上极富地方特色,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宗教信仰

    县境内现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种宗教,已开放活动场所13处,宗教教职人员13人,信教公民2万余人。各宗教活动场所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坚持“自传、自治、自养”的三自方针,依法从事宗教活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全县各种宗教简介:佛教。唐代南诏时期,上座部佛教从滇西大理传入我县,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白马寺、报恩寺、文塔寺、飞来寺、白云寺等寺庙,教职人员7人,信教公民有6千多人。道教。清道光初年传入我县,现有白云庵、老君庙2处活动场所,教职人员2人,信教公民600多人。天主教,1863年传入我县,现有天主教堂2座,教职人员3人,信教公民6千余人。基督教,光绪三十年(1904年)传入我县,现有活动场所4处,教职人员3人,信教公民8千余人。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