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故事

  • 2006-04-08 21:22:39   来源:   评论:0 点击:
  • 一唱雄鸡天下白——美姑县民主改革纪实  民主改革前夕,美姑境内部分黑彝奴隶主不甘心失败,与国民党反动分子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发动了...

一唱雄鸡天下白
——美姑县民主改革纪实

  民主改革前夕,美姑境内部分黑彝奴隶主不甘心失败,与国民党反动分子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叛乱。为了彻底摧毁奴隶主的残余势力,把人民民主专政的权力牢牢掌握在广大彝族人民的手里,中共美姑县委坚决贯彻执行“以政治争取为主,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针,放手发动群众,在人民解放军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取得了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
  1954年9月8日,1500余名叛乱分子围攻牛牛坝。是日,巴普、巴古、井叶特西、农作等地的驻军和工作团(队)也相继遭到武装袭击,叛乱分子很快增加到3300余人,气焰十分嚣张。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凉山军分区副司令员杨植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17团团长白玉璋奉命组建平叛指挥所,统一指挥平叛工作。参战部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17团、21团、63团、独立4营、警卫23团、预备3师第3团、凉山军分区独立5营等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自卫队,共计2万余人,其中自卫队员8000余人。在这次平叛斗争中,人民解放军以牺牲32人的微小代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共俘敌686名,缴获枪支725支,抓获高明岗等7名国民党特务。这些被俘参叛人员除5名首恶分子外,全部予以释放,并发给路费,对受伤的参叛人员还给予治疗。同时派人去安抚被击毙的叛乱分子家属,表扬、安置思想进步的家支头人,真正做到了仁至义尽。
  然而,一些执迷不悟的奴隶主阳奉阴违,暗中继续串联策划武装叛乱。他们采取威胁、利诱、杀害民族上层进步人士,大肆造谣惑众,歪曲民改真象,挑拨离间民族关系,偷袭驻军和围攻县城等手段,妄图阻止民主革命运动。1956年3月,1300余名叛乱分子围攻原洪溪县城(今洪溪区依果觉乡),公开反抗民主改革。同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0578部队、公安63团、警卫12营和乐山民警大队分别从昭觉、峨边、马边前来解围,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打败了叛乱分子。在整整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全县军民共经历大小战斗3315次,缴获各种枪支5397支(挺);歼灭叛乱分子10137人,其中,击毙680人、俘虏1271人,投诚8186人;没收奴隶主土地85760亩;解放锅庄奴隶7938人,广大奴隶群众翻身做了主人,分得了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开始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生活。
  在民改斗争中,为了保证美姑地区近10万民众和平叛部队的吃饭问题,峨边、马边、洪雅、峨眉、夹江、乐山等兄弟县市的人民群众每月都要组织数千民工从当地运送几十万斤、几百万斤粮食到美姑。由于沿途山高路险,水急波狂,而且经常遭到武装叛乱分子的袭击,运粮队伍付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据资料记载,在运粮往返途中被叛乱分子打死的民工就有7人,坠入山谷而死的3人,落水身亡的1人,被打伤、摔伤的就不计其数了。因此,美姑县民主改革的胜利,从根本上讲,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也是人民群众用“麻布口袋”运出来的。
  “天亮了”……“胜利了”……“自由了”……
  40多年前那欢呼胜利的声音,至今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原洪溪县的建立与撤并
●余 群

  洪溪县曾经是凉山州的一个彝族聚居县,现在是美姑县的一个区。它的建立与撤销,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虽然现在已成为历史,但党的领导、各族干部、群众的战斗历程和历史功绩是难以磨灭的。我作为当时洪溪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现将自己所知道的洪溪县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它又是在什么形势下撤销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为研究美姑当地的社会历史提供参考。
  洪溪县这个地方是大小凉山的结合部,面积很宽,周围是一片原始森林,从椅子垭口到丑河脚、美尼脚,以至挖西的孔明寨到大风顶、黄茅埂紧紧连成一片,人口稀少,居住分散。这里原来纯属奴隶社会,黑彝奴隶主只占总人口的6.9%,但是他们却占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光土地就占了90%以上,自称自己是天生的统治者,是纯洁、高贵的人,把他们的骨头比作金子般的贵重,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可以对广大的奴隶群众任意进行奴役、买卖甚至可以杀害。奴隶在奴隶社会中是等级最低、受苦最深的,他们一般都是单身汉,一无所有,称作奴隶主锅庄旁边的手脚,终年无休止地为奴隶主劳动,毫无一点人身自由。洪溪虽然在1952年就解放了,但直到1955年底和原凉山州一样都未进行民主改革,整个奴隶制度原封未动,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锁住奴隶的铁链根本未解开。奴隶群众迫切要求进行民主改革,党中央作了决定在凉山进行民改,这是一场伟大而严肃的斗争,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我是1956年2月初从省里借去凉山帮助工作的。2月6日由成都动身,历经近半月时间才到了洪溪。当时洪溪是在甘都和益果脚之间的一个名叫牯牛埂的山岩上,驻地无树木、更无街道,只有部队和工作队住的几小间瓦板房,其它就是一顶顶帐篷了。当时经省委决定由原峨边县县委书记高文科带领一批干部配合解放军开辟这个地区的工作,后于同年4月份经凉山州委报经省委同意,由高文科、方安成、于天祥、朱仁明、罗子扯古(彝族)、杨俊福6人组成洪溪县工委,下面建了挖西、依族、维其沟3个区工委。峨边县的勒乌区和马边县的挖黑区划归洪溪县建制,暂由峨边、马边两县分别代管。全县5个区的面积南北长300余里,东西宽200余里,5个区29个乡,人口(不含勒乌、挖黑两个区)43751人。
  县工委成立后,根据中央、省委指示,为了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和民族矛盾,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进行了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大量艰苦工作。我之所以进凉山是和内地去的广大汉族干部一样,因当时凉山少数反动奴隶主不甘心退出政治历史舞台,挑起了武装的反改革叛乱。我原来是搞机要通讯的,为适应当时的战斗环境、交通闭塞、通讯困难的需要被借调到洪溪的。从成都到洪溪不到1000华里,而我在路上走了近半月时间,主要是沿途有叛乱分子阻击。我跟随原凉山彝民团团长马明斋同志带领的部队从昭觉出发,经比尔区洛木大山时,首遇叛乱分子打了我进凉的第一仗,继而在洪溪县的故拖又打了一仗,两次敌人的阻击都被我人民解放军击溃,这不单是我个人的经历,所有到凉山支援的汉族干部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洪溪建县的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凉山的民改是一场消灭奴隶主阶级,推翻奴隶制度的激烈的阶级斗争。这场斗争要取得胜利,第一必须有共产党的领导,二要充分发动、依靠广大奴隶群众,三是有广大汉族老大哥的支援,四还需团结进步上层人士与我合作。回忆当时我党的政策是“解放奴隶,团结劳动者,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奴隶主阶级”。洪溪县境内较大的叛乱骨干分子是黑彝木干,他和我们斗了近两年时间,后被我击毙。洪溪的平叛斗争和民主改革由于加强了领导,认真地贯彻执行了中央、省委的政策,充分发动依靠了群众,仅两年多的时间就和全州各县一样,胜利地完成了平叛和民改工作。洪溪全县广大奴隶群众翻身作了主人,除了分得自己所需的房屋和土地外,还分了胜利果实黄金100余两、白银60000多两(均折价为人民币)、粮食27万斤。
  在凉山进行民改和平叛斗争中,锻炼成长了一批彝、汉族干部。就洪溪全县未正式建县时,从领导到一般干部还不到60人,省委、州委从为了完成民主改革,发展生产,巩固民族团结,进一步发展彝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改善人民生活,使凉山彝族人民得以跻于先进民族行列,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出发,明确提出“没有干部不行”、“不仅要加速培养大批本民族干部,还要有大批外来汉族干部支援才行。”遵照上级党委指示,洪溪县工委有预见地从乐山地区选调了27名年轻男干部,4个女干部,此后又从乐山专区犍为县择优录用了57名知识青年,从成都军区选派了25名人民解放军中的骨干,省、州分来11名西南民族学院专门为凉山培养的财会人员,本地又选送了数十名积极分子到乐山民干校学习。这样一来,仅一年时间左右,洪溪县的干部就增加到了320多人。这些干部在凉山这场废除奴隶制度,解放奴隶,实行人民的人身自由和政治平等,废除奴隶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劳动人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为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的斗争中,绝大多数都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有的光荣献出了生命,大批干部成了无名英雄。早年去凉山的汉族干部都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凉山人民,有的一辈子都战斗在凉山。成百上千的干部,他们的优良作风,他们的先进思想,他们的高贵品质,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亟需我们去收集整理。光洪溪县我知道的就不止一件、两件,如洪溪挖西区1958年就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有个年轻的妇女干部,她从内地到洪溪才一年时间,年方20岁,未经过任何训练,全凭一颗为凉山人民求解放的红心,带领一个工作队到潭古乡开展工作。她人地生疏,道路不熟,语言不通,当时不仅是四面原始森林,常有猛兽出没伤害人畜,而且正值新叛发生之际,这一切对一个一心听党的话,一心为人民的干部是无所畏惧的。有天傍晚,接到区上开紧急会议的通知,连晚饭都没有吃,她就单身前往。路虽然只有20里,但全是崎岖的羊肠小道,刚出门就天黑了,结果越走越远,竟走到深山老林去了,实在认不出方向,加之人又饿又疲倦,只好在乱草丛中躺下休息,直到天亮辨明方向才又上路,找她的人终于和她在半路上会面。这看来是简单的一个小故事,但它包含着高尚的品格,体现了当时广大干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还有两个从犍为县招来的新干部,一个名叫纪禄云,一个叫王治安,当年都只有十七八岁年纪,到县上才10多天就在一次遭遇战中牺牲了。从现象上看他俩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在战斗中没有立什么功劳,但他俩的精神是“伟大的”,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他们短暂的生命和解放凉山的伟大事业是连在一起的,凉山之所以有今天,是与献出了自己生命的烈士们的功绩密不可分的。为了凉山彝族人民的解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许许多多支援凉山的干部,都具备了自我牺牲精神。领导干部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武工队夜出伏击敌人,白天领导奴隶群众开展对奴隶主的斗争,如高文科、施嘉明(当时任洪溪县工委副书记)、朱仁明、罗子扯古等都是这样的干部。那时很少听说什么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事儿,洪溪最后一任县委书记是苗鸿烈(1958年调任的)。随着平叛工作的结束,民主改革胜利完成,广大奴隶群众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为适应合作化运动,加强党的领导,经凉山州委请示省委同意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于1959年6月20日撤销洪溪县建制,并入美姑。
  原来的洪溪县所在地是现在美姑县的洪溪区,现在的洪溪和全州一样,生产有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都有了发展。现在有了小学、中学、医院,电视差转台和森工企业。从这里乘几个小时的汽车就可转乘成昆线的火车到全国各地。这就是洪溪建立3年时间的简要情况。
  注:本文刊出前,编者尽可能核对了一些数据,个别字句有所增删,仅向原作者致意。
  附:有关原洪溪县历史资料辑录
  原洪溪县所辖区(域),解放前系四川省峨边县一部分,无行政机构设置,而是由恩扎、阿侯、木抛、甘等奴隶社会的大小家支分别统治管理。
  党在进军洪溪前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毗邻县峨边、马边做了约4年的民族团结工作,使党和人民政府的影响传播到这个地区。
  自1954年4月起,人民解放军和随军工作团从马边县城和峨边的西河,边筑路边前进,向益果觉(洪溪)进军。9月1日两部胜利会师益果觉。
  1955年4月18日,由峨马党组负责人高文科、贺连仁、卢殿存等同志组成北指党委,负责组建洪溪地区党政机构和开展各项工作。
  1956年5月24口,正式成立中共洪溪县工委,由高文科任书记,施嘉明任副书记。同年9月9日,文安成、洛子扯古、杨俊福、于天祥参加县工委为委员。
  1958年3月1日,高文科调州工作,苗鸿烈任县工委第一书记。1959年3月25日,施嘉明调甘洛。
  1959年6月20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洪溪县建制,将其辖区并入美姑县。
  (本资料辑录自县党史办《美姑县1959年前的组织改革及其领导人的变化情况(初稿)》,个别字句有增删)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