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风情:服饰篇(组图)

  • 2007-06-23 23:45:19   来源:   评论:0 点击:
  • 在描绘阿妞的心灵手巧时,这样写道在春光明媚在地秀,阿妞有双灵巧手,左手捻羊毛,羊毛好似白云飘;右手引线线,纺缍滴溜溜,出线快如箭...

   在描绘阿妞的心灵手巧时,这样写道“在春光明媚在地秀,阿妞有双灵巧手,左手捻羊毛,羊毛好似白云飘;右手引线线,纺缍滴溜溜,出线快如箭离弦,纺线闪似雹子溅”。带有夸张的手法写道,彝族的服饰都是手工纺制。男女性别不同,服饰不同。


    男服由头帕、上衣、下装、披衫组成。头帕用长约三尺的青蓝布缠头,先作一股缠绕在束,偏立于左前方,汉族称之为“英雄结”。年青人的英雄结又细又长,直竖于左前方,衬托了年青人的勃勃生机;老年人的英雄结则是偏短,昂于左前方,以示老成持重。上衣一般用棉布缝制,窄袖,身长仅到肚脐,斜扣。另在领圈,肩背、袖口,襟边等处都绣有宽窄不等繁简各异的各色各样的花边。下装着彝族的“大裤脚”。

\


    女服。女帽。女童戴童帽,女青年戴青、蓝布头帽,头上梳发辫,辫中缠以红头绳,将头帕折叠为数层,形如瓦片,覆盖头上,再用发辫压着,这是未婚姑娘的打扮。当上妈妈后,就应换成帽子。帽子用青蓝布缝制成双层,呈荷叶状,帽沿及后脑绣有简单花纹。

\


    上衣。一般用棉布缝制,中老年妇女的上衣较宽大,长可及膝,青年妇女的上衣,也是窄袖,紧身,斜扣,长仅接脐。上衣前襟,项圈、袖口均有五彩线刺绣花边,做工精美,图案繁多。特别是女青年有衣领上高领,领高一寸八至二寸二之间,直抵下颚,在领口接处有一长方形铜钱或银制的压花领牌;衣袖上大多绣成三角形对称的花纹,有的则缀以银箔泡花的等距三角形图案,做工独具风格。


    裙子 用棉布缝制,三节合成,红、黄色做中截,上下两截一般用素布色,一拖到地。女童一般穿两节裙,上节为筒形,下节为褶纹,年满十五岁到十九岁时,父母择吉举行换裙仪式,开始换成三节裙,上中两节为筒形,下节为褶纹,俗称“百褶裙”。三节都用花布分截制成,因而走动时,褶纹撒开,象一片彩云在飘动。

\


    彝族的披衫。皆用羊毛制成,称“毡衫”或“察尔瓦”,也是别具特色的外衣,毡衫分为两种,一为“史罗”,汉语称泡毡;一为“帕背”,汉语称线毡。史罗是用四斤左右的绵羊毛,弹松喷水擀压而成。厚如铜钱,双层为白色,也有染成蓝色或者黑色的。松软保温,是用衣被两用的御寒佳物。“帕背”,用羊毛捻成线后,编织而成,每幅宽约七寸左右,一般用十三幅连接而成,长约四五尺,下垂短穗或用蓝、黑布滚脚边。颜色有本色染成蓝黑色,一般情况下“帕背”是套穿在“史罗”上的传统外衣,夏季则本色或染成蓝、黑色。一般情况下“帕背”是套穿在“史罗”上的传统外衣,夏季则单披,类似汉族的披风,其质地细密牢实,隔雨防潮。是四季不离的基本服装。此外,彝族不分男女,都喜爱穿着一种传统秋装,名曰“阿本”,汉语称“毡褂”,无袖,长齐膝,是用双层泡毡面以青蓝布衲制面而成,是劳动护体衣服,无论室内还是室外,穿着皆宜。


    彝族服装上所刺绣的花纹和所镶的花边,图形繁多。有的以天象为图的,如日、月、星辰、彩虹、白云等;有的以大自然为图的,如山、水、波涛等;有的以动物为图的,如鸡冠、羊角、牛眼等。有以植物为图的,如树叶,花等。还有以什物器皿和几何图案为图的等等。各种各色的图案色调各谐,做工精致。


    彝族饰物种类繁多。发饰:妇女用半月形木梳挽于脑后,把双辫挽着,用各色花线系于发辫。领饰:妇女用银或铜制的领花、领珠等缝于领口。耳饰:分耳珠、耳环两种,男子喜欢在左耳悬垂红色或黄色的珊瑚大耳珠,有的在环上挂一串细如米粒的浅红色玛瑙珠。手饰:有手镯与戒指两种,手镯以宽以美,戒指多取马鞍形,猫眼形等。手饰以金、银、铜、玉为料。腰饰:男子一般在腰间佩一鱼肚形小钢刀,皮质刀鞘。此外男妇都喜欢在胸前悬挂一些饰物,诸如虎牙、豪猪牙、竹质或铜质的口弦和针筒,三角形花布麝香包等等。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