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凉山经济增速全省第一

  • 2008-10-13 21:58:34   来源:   评论:0 点击:
  •   -本报记者王云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去年财政收入已居全省第4位的凉山州当即拿出1500万元支援灾区,全州捐款捐物达亿元。8月30...

  -本报记者王云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去年财政收入已居全省第4位的凉山州当即拿出1500万元支援灾区,全州捐款捐物达亿元。8月30日,攀枝花—会理突发6.1级地震。坚强凉山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震后一个月,凉山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当务之急:

  抗震救灾,加快建设美好新家园

  会理县是全省最大的烤烟生产基地,烟区土质沙性重、少粘性,“8·30”地震中,群众的土坯房损失严重。

  凉山迅速行动起来,“以受灾群众为本、以受灾群众为重,科学救灾、科学重建,走出一条符合凉山实际的灾后重建之路。”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

  到9月16日,灾区应急抢险工作结束,伤员全部得到救治,中小学全面复课,农业“双抢”抓紧进行,抗震救灾进入安置重建阶段。

  “重建怎么干,群众说了算”。凉山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以规划引领重建;坚持就地重建,一步到位,把过渡房搭建和永久性住房建设“两步并作一步走”,并坚持与城乡环境整治结合。

  “房垮屋倒人不倒,苦干实干甩开干。”凉山干群把国庆“黄金周”变成灾后重建实干周,力争明年春节前完成50%的农房重建,雨季前全部完成。

  当务之重:

  科学发展,加快建设攀西增长极

  “绝不能让发展因灾减缓!”9月4日,凉山州委第63次常委扩大会开至深夜,会议决定:确保今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千方百计确保GDP增长不低于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不低于30%,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增长不低于35%。

  大灾之后要实现目标,仅凭豪情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实干。

  立足五大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交通枢纽经济、流域经济和地理气候立体经济,形成纵横交汇、矩阵布局、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

  把工业强州作为主导战略,以强势项目支撑,以非常之举打造工业凉山。目前,攀钢西昌钒钛钢综合利用项目开建在即;西昌烟厂技改一期工程竣工;凉山矿业阳极铜项目加快建设;冕宁稀土采选及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

  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突破口,奋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基本烟田建设带动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培育优势产业,提升农业整体水平、效益和竞争力。今年,凉山烟叶产量可达240万担、马铃薯275万吨、蚕茧37万担,仅此3项带动农民收入20亿元以上……

  以城镇化建设带动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以西昌为核心,会理、会东、德昌等县城为骨干,把西昌建成攀西核心,承接川滇、北上南进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把会理、会东建成凉山的重要增长极。7月,彝族火把节点燃了四川旅游震后恢复的第一把火。短短7天,全州接待游客10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3.47%,旅游收入超过2亿元。

  放眼长远:

  夯实基础,新增财力着力交通和教育

  “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交通、教育等打基础、利长远、增潜力的工作,增强跨越发展的后劲。”州委常委会连续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打牢凉山跨越发展的基础。

  目前,凉山交通建设与区域布局和经济流向有机结合,以沿江、沿资源开发区为重点,加快骨干公路建设。

  县市现有一般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30%、新增一般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50%、资源有偿出让收益的50%,用于教育和扶贫开发。投入1亿元,促进职业教育上档升级。

  “效能建设是助推快速发展,服务灾后重建的关键。”把新建政府办公大楼改为政务服务中心,落实“两集中、两到位”,确保100%的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在窗口办结,确保窗口按时办结率达100%。

  真爬坡、真流汗、真破难,大灾难、大决心、大发展,经历了地震考验的凉山正在加快步伐!
 
 

相关热词搜索: